当前位置: 首页 > 景点攻略 >连云港在海一方港城论坛(在海一方港城纵横)

连云港在海一方港城论坛(在海一方港城纵横)

2022-10-29 12:14:12

娄勤俭在连云港盐城调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陆海统筹江海融合系统推进沿海发展

娄勤俭在连云港盐城调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陆海统筹江海融合系统推进沿海发展

娄勤俭在连云港盐城调研时强调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陆海统筹江海融合系统推进沿海发展

娄勤俭书记在东台主持召开“十四五”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娄勤俭书记在东台主持召开“十四五”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耿联/文 肖勇/摄) 10月12日至14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十四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在连云港、盐城调研,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重大发展机遇,按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系统谋划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彰显的新路子,努力把沿海打造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

娄勤俭书记在连云港高公岛街道黄窝村考察

娄勤俭书记考察东海水晶电商产业园

在连云港,娄勤俭考察了赣榆区韩口渔港新村和连云区高公岛黄窝村,充分肯定了农民住房改善、村庄建设提升已取得的成效,指出海滨传统村落改造提升一定要制定整体规划,瞄准更高目标,提升档次水平。随后,娄勤俭察看了琴岛天籁片区、连岛风情小镇建设、连云老街保护情况,并考察了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娄勤俭强调,连云港山海相连、港城相依,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级石化基地和山海相拥的现代化美丽港城。在盐城,娄勤俭来到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察看航道水质,了解发展规划,指出要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扩大延伸发展临港产业,同时要在整体范围内高标准做好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作,瞄准先进水平推进综合能源管理。在考察盐城湿地森林资源、自然区保护情况后,他希望盐城要以保护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打造具有鲜明生态特色的滨海美丽之城。娄勤俭强调,要对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大沿海中心城市的风貌和文化符号进行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建设,形成由南向北、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滨海城镇带。

调研中,娄勤俭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南通、连云港、盐城和省有关部门关于沿海发展的情况汇报。他说,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区域,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近年来发展通道全面打开,发展基础持续向好,发展质态不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要高度重视,把沿海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提高站位,把握规律,以世界性眼光高起点布局,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把握机遇,加快推进。

娄勤俭书记在连云港考察连岛海滨风情小镇规划建设情况

娄勤俭书记在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考察

娄勤俭指出,谋划沿海发展要系统规划,加快构建江海河湖统筹发展格局。要把沿海发展放到全省江海河湖整体布局中来谋划,实现江海联动、河海联通、陆海呼应,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配置;放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来定位,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产业承载地和新增长空间。在此基础上,要系统规划沿海发展整体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理念,科学布局沿海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空间,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开发边破坏的老路。

娄勤俭书记在连云老街历史博物馆考察

娄勤俭书记考察盐城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了解码头运营情况

娄勤俭强调,要扎实推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沿海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实施重点推进,以集群、绿色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以滨海风貌为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志性亮点,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沿海发展的支撑力。二是要注重协调发展,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激活江苏海洋文化基因,强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协作奋进的精神气质。三是要强化要素供给,用足用好沿海现有的各项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实现突破。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职能主动作为,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形成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领导樊金龙、郭元强参加调研。

深圳至中山或将谋划城际铁路

深圳至中山或将谋划城际铁路

深中通道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日前,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广东要率先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密织的路网意味着一个超大的城市群正在加速聚集。

中山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如何把区位优势转换成交通优势?从2020年开始,中山打响了一场交通攻坚战,今年上半年,中山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51.09亿元,同比增长26.12%亿元,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总额约占全省13%,位居全省第一。内联外通,城镇一体,中山正在全面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为实现重振虎威提供强力支撑。

A

“十四五”规划中涉及中山的项目有14个

在国家战略部署下,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不断提速。“十三五”期间,深中通道正式开工建设,中山被定位为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那么在广东“十四五”交通发展蓝图中,中山处于什么位置?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在2017年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只有9处提及中山,而到了“十四五”,提到中山的频次为30次,是“十三五”的3倍多。其中,“十四五”规划所列出的今后5年广东新建、续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清单中,涉及中山的项目有14个,总投资2921.5亿元。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山在区域交通中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围绕深中通道这项重大工程,未来5年配套的集散道路将进一步完善。比如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的建设,连接深中大桥直通粤西腹地;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将行改扩建(含外海至睦州支线),则将进一步提高东西向大动脉的交通运输能力。

放眼大湾区,“十四五”期间跨越珠江口将有更多选择,也意味着东西两岸城市联通更加便捷。《规划》明确:统筹珠江口两岸城市轨道、市政道路规划衔接,推动形成以公路、轨道交通、水上高速客运等多方式跨江通道格局。

在公路方面,加快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通道建设。在轨道交通方面,研究论证以铁路功能为主的伶仃洋通道,谋划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在港口方面,优化两岸客运码头布局,支持发展珠江口水上高速客运,打造“水上高速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在此次《规划》中被提及,这条轨道交通有望成为中山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又一大有力支撑。实际上,珠江两岸城市都对此高度重视:今年4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活动,规划提出加快深大城际建设,并预留深大城际西向跨江段条件。而广州也一度公布过地铁18号线向东延长到深圳机场、向南延长到中山的方案。未来几年,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项目敲定,将给两城融合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B

连接周边交通枢纽,中山已准备就绪

在《规划》所描绘的2025年“交通蓝图”中,广东将打造“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其中广州、深圳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珠海被定位为“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迈入新发展时期,广东对交通运输也提出更高要求,《规划》中提到,未来5年的交通布局要适度超前、先行引领。

周边城市交通地位的提升,对于中山来说也是重大利好。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如何把周围的交通资源转换成中山优势?现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从航空来看,《规划》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完善“3+4+8”运输机场布局,高标准建设广州-佛山、深圳等国际航空枢纽。按照规划,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开工建设,目前选址佛山高明区。从距离上看,中山市中心城区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与广州白云机场之间的距离相当,让中山人乘坐飞机又多一个选择。

依托快捷的铁路、高快速路及水运,中山能实现与周边城市共享区域航空设施:规划建设深茂铁路可达深圳宝安机场;规划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可达广州白云机场;规划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海天客运码头水运航线可达香港机场;规划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氹仔客运码头水运航线可达澳门机场。

从港口来看,《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强化广州、深圳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带动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门、汕尾等周边港口加快发展。根据规划,中山将积极利用公路、铁路、水路通道,加强与粤港澳各大深水港合作。另外,通过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规划开通往周边客运码头的多条水运航线,包括往深圳机场福永客运码头航线、香港中港城、香港机场海天客运码头、澳门机场氹仔客运码头等客运航线。至2025年和2030年,中山港新码头客运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29万人次、255万人次。

从与周边城市枢纽衔接来看,中山前往广州南站,可以通过广珠城际、广珠西线—东新高速等通道衔接;前往深圳北站,可以通过深茂铁路、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广深高速—南坪快速等通道进行衔接;前往珠海站,可以通过广珠城际、广珠西线—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等通道进行衔接;前往南沙站,则可以通过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广澳高速—南沙港快速等通道进行衔接。

航空、港口、轨道交通多管齐下,在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下,中山已经准备就绪,全面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

C

上半年交通建设任务同比增长26.12%

一张纵横交错的交通大网络已经越织越密。联通周边城市交通枢纽,中山主要还是依靠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了使得内外更加畅达,中山发起一场交通攻坚战。

高快速路曾经是中山市的交通短板。截至去年初,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珠三角城市中仅排第8位,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强;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80公里,远低于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

2020年以来,中山市将打造大交通、大枢纽作为重振虎威的重要抓手,两次调整目标任务,交通建设完成投资额258.0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额占“十三五”完成投资额37.3%,总量排名全省第二。当年全市在建高速公路达8个,为历史之最;深中通道桥梁隧道工程进入“快车道”,创造了一个月沉放一个管节的“深中速度”。

接力奋进,今年初,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又定下目标。公路方面,加快构建“四纵五横”高速路网,推进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环高速、南中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西环高速南延线前期工作。轨道交通方面,争取动工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推进深江铁路建设,实现南沙港铁路通车,做好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前期工作,谋划对接深大城际和佛山地铁11号线。这些项目和规划均列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中,符合未来的发展思路。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21年中山交通建设投资目标主动加压,“必达目标28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增长17%”。从上半年表现来看,中山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51.09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总额约占全省13%,位居全省第一。

交通建设是基础,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是中山对如何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能不能实现对东岸资源的有效承接,如何找准现代产业定位的更深思考。

数说

上半年,中山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51.09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总额约占全省13%,位居全省第一。

出品:珠中江政经观察室 统筹、数据整理:南都记者 杨亮 吕婧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穷游天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