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总相宜,纳凉去处多!继续走进《皋城仲夏夜》
夏日的六安,处处都是令人心动的盛景,抬头鸟鸣蝉叫,放眼绿树红花。然而,进入三伏天以来,整个六安集体进入“蒸笼”模式,大家自然而然地开始习惯于日伏夜出,今天节目一开始我们继续跟着《直播六安》记者一起,从最熟悉的公园开始,给你一个心动的《皋城仲夏夜》!
相比于烈日炎炎的白天,六安的夏夜反而是凉风习习,舒服极了。爱热闹的六安人不会错过如此美丽的仲夏夜,纷纷走出家门,纳凉休闲。
记者 李胜男:现在的时间是晚上的八点三十分,记者来到城区的滨河公园,可以看到这里前来纳凉的市民非常的多,有些市民呢在歌曲的伴随下翩翩起舞,有些啊则在休闲散步,还有一些孩童时不时的嬉笑而过,气氛非常的好。
孩子们的欢笑声、老朋友们的闲聊声,还有喇叭里流淌出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倒也并不显得聒噪,反而多了一份生活气。舒适、惬意的“夜公园”受到很多市民的欢迎,也让不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感受到夏日公园的夜景。
市民 胡万传:凉快,可以,这个氛围是蛮可以的,管理也很好。这个环境卫生也很好,服务的也好。凉快,它在河沿边嘛,河沿边空气就很好啊,对不对。
市民 梁云芝:像我们跳舞的,健身,你看着老的老小的小,在一块特别的舒服,每天晚上见到一块就跟家人一样的,特别舒心开心。每天晚上都坚持来。
除了公园遛弯,商场、超市这些冷气开放的场所也迎来不少“蹭凉族”, 各类商场、综合体、地上商业街24小时冷气开放,大家在享受免费冷气的同时,也为商家带来了人气。
市民 张光明:休闲的地方很多啊,有空调啊,这就是人性化的,做得很好,很到位。
市民 高月明:还有一些大型的商场啊这些就是空调开放的地方,都可以出来纳凉的,挺多的,经常带孩子去。
“即使整个城市都沉入了黑夜,这盏灯也为你亮着” !从热闹繁华的公园、商场走出来,六安的夜已深。记者来到了六安市图书馆的24小时阅读室,这里的夏夜更加静谧,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馆内的报刊阅览区、视障阅览区只开放到晚上10点,而24小时阅读室会开放到夜里12点。
市民 王平:(下午)六点半来的,没事啊,来给他各种各样的书,孩子翻翻看看,这边凉快。
市民 林倩倩:早上开门九点左右就来了,我在备考,所以就是在看书啦。对,因为这边安静又凉快,很适合学习。
流光溢彩处,皋城夜未央。致敬生活,致敬皋城仲夏夜,也致敬这生机勃勃。
大别山里的这座古镇,曾有“小南京”美誉,平凡却如此真实
一条老街就是一部历史,对于生活在皖西六安的人来说,苏埠老街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这里是皖西地区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和所有的古镇一样,历经风雨,摇摇欲坠,能保留下来的建筑弥足珍贵,好在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对老街的保护和修复,这条具有大别山区乡村特色的明清老街被保留下来,有望重放异彩,但愿还是记忆里的那份美好。
苏埠老街位于大别山南麓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的千年古镇——苏埠,自古就是大别山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经济发达繁荣,有着“小南京”之美誉。皖西是革命老区,这个地方也不例外,徐向前元帅曾在这里指挥的“苏家埠战役”,成为我军战史上成功的经典战例之一。苏埠镇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真正繁荣在清朝,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古代,经济繁华的小镇一定是与水有关联,苏家埠的繁荣,与淠河息息相关,凭借舟楫之利,这里逐渐成码头、商铺的集中地。
漫步在苏埠老街,看着青砖灰瓦、百年石板路,心中难免是浓浓的乡愁,在古韵犹存的双十字老街是一排排木质结构的商铺老宅,有的已经破败倒塌,老居民在祈盼老屋保护性维修改造中一天天地老去,年轻人成家后大都搬出了老街。老街以十字街为中心,四方延伸,分东、西、南、北四条主要大街和十数条后街小巷,目前仍有大小16条街巷至今仍然保持原貌,许多古建筑保存完好。这个保留着大别山区传统风貌的老街,正被喧闹的新街所替代,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
记忆中的苏埠老街,并不仅仅只是一条街,更像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商品集散中心老街历史街巷肌理空间骨架主要由南大街、尤巷与东西大街所组成的十字街所构成,周围散布了数十条后街小巷。十字街内历史建筑主要为古徽州民居建筑风格,其历史遗存空间犹在,建筑整体风貌、空间尺度保持较为完整,功能上仍延续传统商业街的功能。是时,南来北往,东进西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大有解放前上海大世界和南京夫子庙的味道。
苏埠明清老街历史上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有铁匠、银匠、篾匠等传统手工艺;鸡丝包子、水晶包子、手工挂面、千张、干子等众多传统特色小吃;和“隆盛米行”“福泰绸缎庄”“于在祥杂货铺”"汪宜和杂货铺”“王家油坊”“陈家油坊”“张家油坊” “仁 和堂”药店“张回春”诊所“汇康钱庄”等众多老字号,且大部分老字号历史遗存空间尚存。
千年的老街被留了下来,见证了历史,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却也保留了一代人的记忆。老街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天周而复始着,繁华且世俗地演绎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平凡却如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