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进藏:“通麦天险”今昔对比,圣洁,宁静的鲁朗小镇
鲁朗是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的自然景区,鲁朗海拔3700米,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的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从西藏波密县到林芝市必须经过通麦大桥,这是通麦大桥修通后留下来的通麦天险公路吊桥。“通麦”,曾经是个会让所有跑川藏线的司机心中一颤的名字。从西藏波密县102道班到排龙乡的20多公里,是川藏线上公认最为凶险的“死亡路段”,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通麦天险”甚至“通麦坟场”。
“通麦天险”今昔对比。通麦特大桥,256米;迫龙沟特大桥,743米;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五条隧道,累计全长6180米;总投资近15亿元,2012年底开工,2016年4月正式通车,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让“通麦天险”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过去平均通行时间需要2小时的这段路,如今只需要20分钟。
航拍现在的通麦大桥。
回忆通麦天险,2015年6月19日18:50我第二次进入西藏时经过的通麦天险,那时泥泞陡峭的盘山土路仅容一车通行,两侧仅有不到半米距离,一边是不时落石的峭壁,一边是百米悬崖。
“通麦天险”为何如此惊心动魄?海拔仅有1800米的通麦,降水极其丰富,山体土质疏松,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一旦遇到风雨或者冰雪融化,极易发生高山落石、泥石流和塌方,一年各种地质灾害累积300多次,被戏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的百科全书”。但这一段的318国道原本又极其狭窄难以躲避,因此常有人说:“没走过通麦,就不知道川藏线的难。”
当时的通麦公路桥,右上为正在修建现已经通车的大桥,中间为通麦天险大桥,左为人行吊桥。
当时通麦天险大桥每次只能通过一辆车。
川藏线上公认最为凶险的“死亡路段”,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通麦天险”甚至“通麦坟场”。
这是一段让司机谈“路”色变险路,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这段路在2015年6月19日中午开始,其中下雨,排队过桥,堵车我们用了11个小时左右才走出了走出通麦天险。
但是今天,通麦不再任性了,318终于蜕变成了一条标准国道。
西藏,一个神秘,令人神往的地方,而在旅游圈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鲁朗归来不游镇!足以可见鲁朗小镇的独特魅力。
鲁朗,满足了人们对美好与圣洁的向往,在这里,可以领略巍峨雪山、葱茏林海,可以走进古朴的村庄、梦幻的田园,可以触摸圣洁的湖水、聆听自然的呼吸,可以体验最淳朴的工布藏族风俗文化、品尝鲜香美味的鲁朗石锅……春有山花烂漫、夏有绿树成荫、秋有层林尽染、冬有碧水蓝天,每时每刻都美成一幅画。
林芝鲁朗小镇:一个充满藏族风情、圣洁、宁静、富有诗意的小镇。
鲁朗小镇在设计上别具匠心,小镇临水而建,森林、草原、村落相互陪衬,充满了藏式元素,较完整保留了木屋顶、木院落、木栅栏等藏式建筑。
在鲁朗的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生物品种多样独特,其植物种类高达1046种,有种类繁多的花卉、药材和菌类,同时还拥有巨柏、金荞麦等数量巨大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在鲁朗小镇,让游客能欣赏到西藏各地的建筑风格。小镇既有五星级旅游度假酒店,也有大众消费的藏家特色民宿,能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去过西藏的很多人都会说: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而鲁朗,让您的眼睛和身体都在天堂,正所谓,来鲁朗,您必爱。
感受藏族的文化、体验自然的生态、体味圣洁与宁静、就能简单的描绘出鲁朗小镇大致的意境。
随处可见的藏式建筑,可以让你感受藏族文化的气息,并且在蓝天白云之下圣洁感十足。
过鲁朗小镇后在色季拉山口找寻南迦巴瓦锋。
南迦巴瓦锋一直躲在云层中不肯露面。
南迦巴瓦锋一直躲在云层中不肯露面。
南迦巴瓦锋一直躲在云层中不肯露面。
傍晚抵达西藏林芝市住宿。
西藏林芝夜色。
虎门大桥背后的香港巨富,投资30亿,收回成本后就无偿捐给国家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莎士比亚
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慈善企业家,他们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投身于我国的慈善事业,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获得国人好评。
也有一种慈善,是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回收成本,之后无偿捐献给国家,这样的慈善方式更多的是带有爱国之心,并不是纯粹的慈善,但就是这样的爱国企业家,用一所大桥对中国的建桥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爱国企业家胡应湘
胡应湘,1935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富豪家庭里,父亲胡忠更是香港有名的"出租车大王",胡应湘从小就在家庭的良好教育下长大,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回国后在父亲的支持下成立了合和建业公司。
因为出生在商人家庭,胡应湘商业头脑十分发达,曾帮父亲用建筑师的眼光分析了建造车库的有关投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投资,也为胡应湘进入房地产事业打下了基础。
1972年,胡应湘就打算转战房地产,本身就是建筑师,再加上开发商,胡应湘的合和实业做的风生水起,因为建筑师的眼光独特,所以胡应湘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房子的细节,他对建筑的严格把控,使得胡应湘在业内广受好评。
胡应湘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记祖国,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大陆投资的香港实业家,在中国投资建成的工程有高速公路、酒店、电厂、检查站等等。
不仅如此,胡应湘也热衷于教育事业,投资建设多所小学,还曾为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捐款一亿美元,胡应湘的慈善事业在当时让许多企业家望其项背。
建造了最赚钱、最有价值的大桥
对我来说,胡应湘先生对祖国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修建了中国最挣钱的大桥和公路。在胡应湘投资建设的工程中,最有名的就是虎门大桥,身为建筑师的胡应湘早在广东投资的时候就看中了这里的优势。
两市之间隔海相望,想要驾车过去需要绕很长很长的路,都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胡应湘就想到了在两市之间建一座跨海大桥,以此来带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说干就干,有了想法的第二天胡应湘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这个想法,刚开始广东省交通厅并不接受。认为这是一个冒险的工程,如果建造失败,等待他们的将是巨大的损失,而且建立跨海大桥要克服的困难太多。
胡应湘知道他们的顾虑,提出建设大桥的费用由他全部承担,并且会联系非常有名的工程师设计图纸,帮助他们完成建设任务。
虎门大桥于1992年开始施工建造,1995年竣工,1997年虎门大桥试通车,1999年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历时七年的虎门大桥终于建造完成,全长15.76千米,连接了广州市南沙区和东莞市虎门镇,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
从此以后两市的经济往来全靠虎门大桥运输。
都说商人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胡应湘在内地投资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投资的项目回本之后便会无偿捐献给国家,这和纯粹的慈善不一样,可这么做也就等于放弃了所有的利润。
虎门大桥的作用就好比高速公路,为了回本,也会在过桥的同时收取费用。虽然虎门大桥建成后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胡应湘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收回成本后无偿捐给了国家。
虎门大桥建造至今已经有23年的历史,到现在平均每天能收到三百万的过路费,一年高达10亿,可以说是中国最赚钱的大桥。
胡应湘对虎门大桥一共投资了30亿元,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胡应湘的正确投资对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引领了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的其他大桥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虎门大桥建成后就有了虎门精神,虎门大桥工程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敢为天下先""苦干巧干"的自强精神。我国自主建造,没有依靠任何外国技术,而且桥址又在历史上虎门销烟的位置,这更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勇往直前的虎门精神。
勇敢的爱国者
胡应湘对跨海大桥的执着不仅有虎门大桥,还有港珠澳大桥,在当时,胡应湘是第一个提出要建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人,但是因为投资风险太大,技术不够成熟,这个提议就被搁置了。
而现在,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也算完成了胡应湘的愿望。胡应湘虽然是富豪,但却十分低调,从不会显摆什么,而且时常大胆的说出香港政府决策的不足之处。
我们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当年主席同志就对胡应湘说要快点建成高速公路,胡应湘在中国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成为内地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
许多企业都纷纷投资建设高速公路,胡应湘可以说是领头羊,对改革开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
自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有关内地和香港的合作项目都会有胡应湘的参与。胡应湘投资建设的电厂和公路,不论是哪一个都可以作为百年基业,所赚取的利润足够子孙后代享用,可胡应湘依旧是无偿捐出,他的淡泊名利,心胸的豁达,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胡应湘对虎门大桥做出的贡献是我们后代学习的榜样,胡应湘在面对困难时不顾一切的勇气,对祖国的奋不顾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爱国誓言,他的一颗爱国之心让我为之动容,国家需要什么,他就投资什么;
响应国家改革开放建设二十年,丝毫没有迟疑就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这贡献会让自己遭受别人的嘲笑,他也依旧无悔。虽然公路和大桥给祖国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我觉得比这些更值钱的是像胡应湘这样勇敢的爱国者,他们生而勇敢,不惧风险,只为自己心中的祖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